
两天三人,他们用“生命种子”点燃生的希望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23-03-09 [字体:大 中 小]【关闭】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3名南阳人在河南省肿瘤医院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河南省第1205例、1206例、1207例、我市第84例、85例、86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们传递的不仅仅是健康和希望,更传递了南阳人的大爱和温暖。
为生命续航 阳光小伙成为“超人爸爸”
3月7日,南阳爱心小伙王徐兴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今年25岁的王徐兴,是个坚强、独立、有责任心的阳光小伙,忙碌之余,他会利用休息时间,参与无偿献血。2020年,王徐兴在一次献血时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当知道只需留下6至8毫升的血样就可以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时,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
2023年2月,令王徐兴没有想到的电话突然打来,电话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在工作人员详细介绍捐献过程后,王徐兴直接同意了捐献。
“家人很尊重我的选择,而且这是救人一命的好事,更应该被支持。”当王徐兴的家人知道这件事时,全家人对此也全力支持。捐献过程中,妻子带着不满3岁的儿子铭铭一直陪伴在王徐兴身边,为他鼓劲加油。采集结束后,铭铭看着爸爸的“生命种子”骄傲地说:“爸爸超人,出发救援!”
“其实加入时候没想那么多,我竟然成为那个能够挽救他人生命的人,也成了家人眼中的‘英雄’。”王徐兴在捐献后说道。
义不容辞 南阳大哥点燃“生命之光”
3月8日,45岁的王宇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为一名女性血液病患者捐献“生命种子”。
王宇是一名党员,也是连续三届的南阳市青联委员。工作中,他认真负责;生活中,他乐观开朗,经常组织、参与公益活动。在2019年3月的一次献血时,他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去年9月,与患者配型成功的消息传来,接到电话的王宇激动不已。他没有想到,这个在新闻里看到的“高大上”的事竟真的落到了自己头上,像是中了“彩票”。在激动与忐忑之后,王宇冷静考虑了一番,并查阅、咨询了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坚定的同意了捐献。王宇说:“我面对的是一个生命,我不希望也不愿意看到患者的希望破灭,既然需要我,我就帮别人一把。”
在等待捐献过程中,王宇向身边不少朋友、同事科普:造血干细胞捐献不是传统观念里的抽骨髓,利用现代医疗技术,捐献造血干细胞就像献成分血一样,对身体没有伤害,还能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
这次捐献,让王宇感触颇深,他说:“捐献只是一个开始,以后我要加入到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行列中,尽管力量有限,但能多一次机会挽救一个生命也是有用的。很高兴在三八妇女节这天,送给一位陌生女患者一份特殊礼物,希望她早日康复。”
小身体大能量 “00后”女生为爱相“髓”
今年21岁的李函珊,是南阳师范学院大三学生。从大一开始,她就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坚持无偿献血,总想着多帮助别人一些。2021年9月,看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时,李函珊“理所当然”地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去年9月,李函珊接到了自己与患者配型成功的电话。“当时心里有点小害怕,但更多的是欣喜和期待。”李函珊说,为了消除心中的疑惑和担心,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向李函珊讲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和一些捐献案例,自己也通过网络了解了很多。“所有的担心都是来自于不了解,当我知道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自己无害,还能救人的时候,我就开心的同意了。”
3月8日,李函珊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她高兴地说:“自己的一小份力可能就会挽救一个家庭,比起那个小朋友的疼痛,我这都不算什么。在这次捐献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温暖,同行捐献者哥哥们的幽默风趣,志愿者姐姐的悉心照料,这次经历对我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这种感觉太奇妙了。”函珊希望这份缘分能让远方的小患者早日康复,也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与自己同行在奉献爱心的道路上。
他们用无私与大爱只为远方的陌生人点燃生命的希望,在他们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投身公益,我市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带去生的希望!
供稿:组宣部